牙醫學院現況及展望 牙醫學院院長 張哲壽
牙醫學院目前的組織架構為一系兩所一中心,在臨床及基礎老師共同推動牙醫教育,在教改的前提下培養牙醫學生成為一位全人醫療照護的全方位牙醫師及訓練牙醫師成為基礎研究及臨床專業技能兩者兼備的專科醫師,教育事業是百年之計,在目前有限的資源下,本學院在推動軟、硬體的發展及品質的改進都遭遇不少問題,尤其在教育部要求大學自籌經費而逐年遞減教育預算,校方分配給牙醫學院之經費更少得幾乎無法運作,雖然在過去一年向校方極力爭取下獲得230萬之經費支援,如研究室的整修及配合小班教學之推動,增加了六間小班教學用教室,但仍不足以補充牙醫管內部之設備,幸好與醫學系共同推動醫學和牙醫學基礎教育整合及改進計畫,今年獲得85萬的教育部補助經費以推動牙醫系之小班教學,除做為本學院補充小班教學設備外,更派員至UBC參加醫、牙小班教學觀摩及舉行引導老師之研習營與部分教材之製作,使牙醫教改逐步啟動,但未來幾年在教學的改進仍有待努力之地方還有很多。
目前大學部學生之實驗教材費至今年已爭取到維持以往早期之經費,但業務費及設備費卻少得可憐,未來本學院研究用之大型設備及機密儀器之汰舊、更新所需的經費來源感到憂心,但為了推動牙醫教育之永續經營,身為院長的我更要擔負起更大的責任,如何開發財源?未來除積極爭取校方之支援外,更應向教育部、中研院、國衛院及國科會等單位積極爭取教改及研究經費,更應該將本學院之研究計畫及成果爭取產學合作以開發財源,最重要的是要成立牙醫教育基金及校友會之支援,才能有足夠財源繼續發展牙醫教育。
在研究方面本學院目前研究已有碩、博士班學生約四十人,共同在牙醫科學及生物基礎科學發展,臨床牙醫學研究所是以臨床及基礎科學為主軸,主要發展方向為生物學與材料學結合為口腔組織工程,而口腔生物研究所為基礎醫學探討口腔疾病之病因,以研究檳榔對口腔危害為主軸,並與當下快速發展之基因體及蛋白質體生物科技接軌,故在學院以推動此二大方向之研究為主,使牙醫學院成為教學及研究並重之牙醫教育機構,期能帶頭提昇國內牙醫教育之品質。
今年校務會議通過成立牙醫臨床訓練推廣中心,做為本學院對社區服務的重點計畫,並計畫訓練服務社區家庭之牙醫師,同時未來更將成立口腔衛生學系,培養口腔衛生人員,使其成為未來牙醫師與社區、家庭口腔健康照護之溝通橋樑。
本學院不斷的吸收國內外人才及校友,回國為陽明牙醫學院效勞,同時更對已在實習醫院榮民總醫院完成專科醫師之人才出國進修,更鼓勵現有講師級老師繼續在本學院研究所博士班進修以培養師資,目前有專任及合聘老師共三十位: 教授六位、副教授十位、專任助理教授一名、講師七位共同參與牙醫教育行列,未來本學院教職人員以陽明人為優先,同時積極教改,號召更多校友參加小班教學訓練營,俾能擔任小班教學引導老師,共同完成陽明牙醫學系之教改,使陽明牙醫學院之教改成果成為國內各牙醫院校之教改指標。
未來更應加強兩岸及國外牙醫(口腔)學院之學術交流,目前雖已與國外西北及紐約大學建立姊妹校,但缺少雙向交流,應再加強疏通管道。與UBC(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卻在小班教學上獲得實質上之益處,這也應感謝該校牙醫學院院長Dr. Edwin Yen之極力幫忙,希望未來能擴大至其他歐、美、日國家的實質交流,這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同時在我國加入WTO後,以本院資源及師資可支援大陸各口腔醫學院軟硬體之不足,更可考慮師資及研究生之交流。
最後希望在牙醫學院與台北榮總的架構下攜手合作,成立榮陽口腔醫學中心之願景,而努力發展成三系三所(教學單位)、三個產學合作中心(口腔腫瘤中心、口腔生物材料中心、口腔重建中心)、牙醫臨床教育訓練推廣中心、口腔醫學研究中心及口腔預防醫學中心,使成為台灣最大之口腔醫學中心。
學院的構想與策略
在國家教育經費有限的條件下,我們認為要成立國立牙醫學院,必須在縝密計畫後,按步就班地實施,內求現有各系所間的高度共識,進而通力合作,以達效率提昇及資源共享的目標;外則須配合國家社會之整體發展與政府之預算編列,以不拖延、不浪費的原則,實事求是,才能使我們的理想早日實現。
以下茲依時程之先後,報告學院的構想與策略:
一、近程發展計畫
在牙醫學院的架構下,我們將致力於加強現有一系兩所之密切合作。無論是在空間分配、資源共享、師資人力之相互支援,以及各專長領域之間橫向的互動上,都有長足的進步,朝向一個更有活力、更有理想、同時也更能滿足民眾需求的牙醫學院大步邁進。具體的項目包括:
*定期召開院務會議,以集思廣益,並凝聚系、所教職員工對成立牙醫學院之遠景的共識。
*定期召開系、所聯合學術討論會,以促進教師們在教學、研究、服務等各方面之心得交流,進而促成跨領域之合作研究。
*定期召開研究發展與教學改進工作會議,以因應新科技、新知識的快速累積,進而提昇牙醫系、所論文發表之質與量。另一方面,也要謀求教學內容與方法之與時俱進。使陽明牙醫的畢業生絕對有能力成為世界一流的牙醫師。
*擴大辦理學生對教學成果之意見調查,並兼及院內所有教師,榮總臨床指導教師以及畢業校友對現行課程安排的意見,以使未來之課程設計能符合時代的潮流與學生之需要。
*口腔生物研究所博士班:在現有的碩士班的基礎上,進一步為國內有志於牙醫學及相關之口腔生物醫學研究的學者,提供深造的管道。口腔生物研究所博士班則於八士九學年度成立,九十學年度開始招收博士生。而臨床牙醫科學研究所博士班業已於八十八學年度成立,於八十九學年度招收博士生,預期這兩個博士班招攬研究新血之後,不僅可充裕大學部及碩士班的師資來源,更可望逐步建立我國本土之牙醫學研究團隊,針對國人的口腔健康問題,提供實際而有效的建議。
*積極爭取建教合作對象:爭取建教合作對象,以利推動多元化之臨床教學訓練。
二、中程發展計畫
在牙醫學院的架構與支援下,我們將依國家社會之整體發展與需要,次第成立下列各單位(初期或可先以任務編組的方式實施),以逐步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牙醫教學、研究、以及服務體系。
*設置牙醫學繼續教育中心:定期舉辦各項牙醫次專科之教學研討會,使離開學校已久的開業牙醫師們,能有充分而且高品質的管道溫故知新,互相砌蹉,進而帶動開業牙醫師從事臨床研究及撰寫論文發表之風氣。如此,則國內牙醫學之研究發展與服務才能落地生根,進而開花結果。
增設口腔生物材料研究所:牙科之臨床醫療方案選擇的多寡,乃至於整體醫療服務之成功與否,有相當大的部分取決於所使用的材料。而材料科學確實日新月異,並被政府列為重點發展科技。因此,在牙醫學方面,我國實有必要成立相關之研發及評估單位。在消極的方面,可以做到最起碼的性質評估與品質認證的把關工作;在積極的方面,更可自行研發新材料,擺脫國外技術母廠之箝制,有效降低醫療成本,以提供國人更好的口腔醫療服務。
*成立預防牙醫學研究所:所謂「預防勝於治療」,在面對整體社會之口腔健康問題時,更是不可忽略的要旨。環顧現今國人之物質生活水準,與先進國家相較,已是不遑多讓。然而就各種口腔疾患之盛行率及發生率而言,卻是相形見絀,甚而有每況愈下之感。原因之一即在於多年來國內牙醫界多側重於臨床醫療,而未能運用預防醫學之理論與手段,從上游的衛生政策面著手,因而錯過了防治口腔疾病惡化的最佳時機,終不免要事倍功半,甚至治絲愈棼了。我們認為成立預防牙醫學研究所正是對症下藥,探討的範圍並可擴及牙醫醫療體系與相關人力之規劃、民眾口腔衛生教育之充實、以及牙醫醫療品質之測量與確保。
*成立口腔醫學研究中心:含口腔疾病研究中心及口腔重建中心,前者致力於研究口腔疾病形成原因之研究,以及其致病之機轉。而後者則著重於因口腔惡性腫瘤,交通意外事故,以及燒燙傷病患中傷及顏面之患者;在挽回生命之後,亦能以重建外觀之方法,使其日常生活品質及社交活動不致受限。
*牙醫學系下之組織結構,設立十個臨床學科。包括:贗復牙科、口腔顎面外科、兒童牙科、齒顎矯正科、牙髓病科、牙周病科、家庭牙醫及醫院牙醫科、牙科預防醫學科、口腔診斷及內科、及基礎牙科醫學科。
三、 遠程發展計畫
*積極促進陽明牙醫學院與國內、外各重要之牙醫學教學、研究單位合作,並藉著教授互訪與交換學生,增廣本學院師生之交流及學習管道,以期與國際一流之牙醫學學府並駕齊驅。
*積極建立各項制度,務期使陽明牙醫學院能在既有的基礎上,不受人事更佚或外在環境變動之影響,永續經營,並能不斷自我挑戰、突破與提昇,假以時日,成為國際公認之牙醫學術重鎮。
*成立口腔衛生學系、及口腔技術學系,以細分之專業領域加強團隊合作之醫療果效;期使將來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牙醫學院的醫療團隊陣容更加堅實完善。